近期,一种新型的逃票手段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部分乘客利用支付平台的乘车码功能进行不当操作,以逃避支付车票费用。
这种逃票方式的具体操作颇为复杂。乘客在进站时,会正常使用第一个支付平台的乘车码,完成进站手续。然而,在出站时,他们却转而使用另一个支付平台的乘车码,并利用该功能中的“入站记录缺失”选项,手动补录入站信息。这样一来,系统就无法准确计算出乘客的实际行程费用,从而达到逃票的目的。
为了验证这一逃票手段的有效性,有测试者进行了实地操作。他们同时在手机上绑定了两个支付账户,并从将军澳站乘坐至罗湖站。按照正规流程,使用八达通支付的车费应为50.1港币。但测试者通过谎称从上水站入站,出站时仅支付了26.5港币,成功少付了近一半的车费。更令人惊讶的是,进站时使用的第一个支付平台乘车码,虽然处于“已进站”状态,但只需手动完成“出站”操作即可解锁,且未产生任何扣费。
逃票行为不仅限于普通车厢,特定情况下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例如,从罗湖或落马洲站乘坐头等车厢前往金钟站的乘客,正常票价高达111港币。但如果谎称从会展站乘坐普通车厢入站,出站时则只需支付4.9港币,逃票金额超过百元。
面对这种逃票行为,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严厉措施。根据规定,一旦被发现违规逃票或滥用车费优惠,乘客需额外支付高达1000港币的附加费用。对于无票乘车或未支付车费的乘客,更是最高可处以5000港币的罚款。法律界人士也指出,通过乘车码逃票的行为可能构成行骗罪,一旦定罪,逃票者将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刑罚。
公共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逃票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交通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公共交通秩序。因此,我们呼吁广大乘客自觉遵守规则,共同维护公共交通的公平、公正和有序。同时,相关部门也应继续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确保公共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