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网信办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发布了一项公告,展示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以来,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相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标准规范,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积极推广正面典型示范,有效提升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合规水平。
公告中提到,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个人信息保护的成果,到2025年,上述部门将深化对常用服务产品和日常生活场景中个人信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问题的治理,旨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增强民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此次治理行动将围绕多个重点问题展开,针对App(包括小程序、公众号、快应用)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将重点打击未提供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未按照规则处理个人信息、调用非必要权限等问题。同时,对于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类似违规行为,也将进行严格治理。
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音箱等,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将成为治理的重点。特别是针对这些设备在未向用户显著提示的情况下,高频次、高精度、长时段超范围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
在公共场所,如交通运输、住宿旅游、教育培训等领域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行为,也将受到严格监管。相关部门将重点查处未履行告知同意义务、未设置显著提示标识、未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等问题。
在线下消费场景,如自动售卖、扫码点餐、出行乘车等场景中,强制关注公众号、强制注册会员、强制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等行为,也将成为治理的对象。针对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攻击窃取的违法犯罪案件,相关部门也将加大打击力度。
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有序推进各项任务,集中治理各类典型违法违规问题。对于拒不整改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将依法从严处理。同时,相关部门还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重点治理问题,确保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不断深入,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